编者按:2024年高考招生即将开始,为方便广大考生及家长进一步了解乐鱼(中国),校园网主页开设招生季专栏,将陆续推介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办学特色及办学成效等基本情况,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助力考生圆梦厦门理工。
一、学院概况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12月,学院秉持“和谐、严谨、务实、创新”的精神,倾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力争办成“国际化特色显现、闽台合作特色明显、亲产业特色鲜明”的海西一流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科类学院。
学院目前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测绘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7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市政工程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一流专业,软件工程、测绘工程为省级一流专业,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为校级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于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
学院现有本科生1800余人,硕士研究生39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60.8%,拥有博士学位的占比82.5%,“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6.4%,具有半年以上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或访学经历教师占比30.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福建省第七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闽江学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等省市人才16人。
“乐鱼(中国)软件供应链安全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二、教育教学
学院在教学质量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和信息服务”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3D创意设计与打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做中学计算机应用人才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型应用型空间信息工程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省级精品课程、软件工程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省级精品课程、互联网思维赢利模式分析与实践——电商创业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软件测试技术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程素质养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信息技术、GNSS原理与方法、省级线上线下混合精品课程等。基于无人机实景三维的露天矿开采智慧监管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城市信息模型(CIM)设计与应用虚拟仿真实验——自然灾害防治模拟获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课程思政方面,学院研究团队推出面向全国高校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方案及其产学研社会导引案例集合,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络出版,并被中组部、中宣部等采用,团队部分作品已在福建省、甘肃省版权局进行作品版权登记,产生较大影响。
实验室和教育平台方面,学院拥有省内较为先进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室占地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设备资产总额6000多万元,建成完整的实验室体系,包括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共10间标准机房)和计算机信息工程实验中心(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教育平台方面,学院现拥有福建省软件与服务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福建省网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两个省级教育平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接受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
测绘实训
三、人才培养
学院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水平学科竞赛,取得丰硕成果。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全国GIS技能大赛、北斗杯青少年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近四年获国家级奖项280多项、省级奖项近400项。
学院积极承办各类全国性学科赛事,不断扩大学校和学院影响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承办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厦门)、中国大学生动漫设计大赛暨青瓷杯H5引擎校园应用大赛、福建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
学生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一等奖
学生获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
学院依托学校三大主题教育、四大素质养成周和周末文化集市等载体,深入开展党团活动走进宿舍、走出校园,组织开展青年博士“领航”、同侪示范“引航”、社会实践“助航”、生涯规划“远航”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党建红”引领“科技蓝”IT文化节、5•25心理健康周、宿舍文化节、漫游厦理工、系列体育竞技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举办“挺膺担当向未来”引航系列活动
学院开展“青年博士进社区”领航系列活动
学院举办“AI赋能 智引未来”IT文化节
学院毕业生升学考公热情高,就业面广质好。近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位居全校前三位。毕业生被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国家“双一流”、985、211高校录取深造;在国家税务、银行、国家电网、阿里巴巴、深信服、省国土测绘院、研究所、高校等单位任职,主要从事产品研发、测试、软件开发、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举办毕业生求职面试培训
学院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
四、学科科研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应用型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学院的科研队伍形成了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评测、软件供应链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资源环境遥感与卫星定位导航、数字城市等为主要方向的多个科研团队。各科研团队通过精心组织、筹划和建设,拥有福建省模式识别与图像理解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分中心、福建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数据挖掘与智能推荐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虚拟现实与三维可视化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
学院秉承学校“为产业服务”理念,结合专业特长,利用区位优势,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项目66项、市级及横向科研项目380余项,科研经费达8100余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5100余万元,且大部分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为厦门双千亿计划的顺利实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了力量。学院教师获省级科研奖励6项,市级科研奖励14项,科研项目级别、数量、经费居全校前列。
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选派2-3名老师赴国内外著名学府或研究机构开展访学,有效提升教师科研视野,促进教师科研产出。
承办2023年中国粒计算与知识发现学术会议
承办第十届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国际会议
五、产学研融合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与电子信息、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省内外企业展开深入的产学研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与华为、IBM、思科、智业软件、易联众、麦克奥迪、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安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捷诺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科拓、甲骨文、用友软件、雅马哈、万安实业、中地集团、南方测绘集团、厦门精图、厦门银据、厦门精配、闽矿测绘院、长航集团(长江船舶设计院等)、福船集团(福船院等)、厦门市气象局、众数(厦门)信息科技、厦门天吴控股集团、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海洋三所等80余家国内和本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共建多个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推进人才培养与就业。
校企合作项目签约
学院组织师生赴合作企业参观学习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