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校园网主页“身边的榜样”专栏将陆续选登“七一”受表彰的部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籍此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师生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服务师生中挺膺担当、奋发作为,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贡献力量。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乐鱼(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成立于2016年3月,现任党支部书记是杨俊芳同志,现有中共党员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覆盖文化产业管理和旅游管理2个系的专任教师。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验收通过。
二、案例内容
(一)案例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推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文旅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紧紧围绕文化产业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在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突出党建引领,以“学、走、做、激”四步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提高新时代文旅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路径。
(二)典型做法
1.学深悟透,夯实育人思想根基。支部积极创新学习载体和机制,引导党员带动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奋力践行“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精神,带头思考“培养什么样文旅人才”“怎么培养时代所需文旅新人”,在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示范引领、担当作为。一是突出主题学。以落实“三会一课”为抓手,引导党员教师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文化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内涵,不断增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旅人才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骨干带头学。定期召开支委会第一议题学、党员名师分享学、支部书记上党课等方式,发挥支部党员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营造浓厚学风,修身养志、增长才干。三是专家辅导学。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邀请文化和旅游界专家开展讲座专题学、举办“文旅讲堂”宣讲学、组织支部文化沙龙交流学等方式促学,不断传承创新文旅融合精神,加深文化自信。四是现场体验学。以主题党日为抓手,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帮扶的军营村等乡村现场学、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带领支部党员师生实地调研学等研学方式,持续深化建设美丽乡村的理解,涵养家国情怀。
图组1:学深悟透,夯实育人思想根基
2.走村入户,找准育人实现路径。支部围绕如何培养新时代文旅新人,聚焦文化产业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需要,深入文化旅游产业一线调查研究,找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一是在调研中了解文旅产业之所需。结合系部专业特点,派出3支红色资源调查队,深入厦门同安军营村、集美溪西村、厦门湖里区城中村,漳州埭美村等地考察调研乡村生态文化和乡风民俗、旅游开发等痛点,把脉社会文旅人才需求。二是在调研中把准专业建设之方向。调研紧密结合支部专业课程建设,围绕乡村文旅资源整合、动线规划,以及美丽乡村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等需求。支部分别制定了“接地气”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开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良方。三是在调研中形成项目攻关之合力。通过“老党员带新党员、老项目带新项目、老师带学生——三带动”,保障支部各项教学科研工作及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实践育人水平。
图组2:走村入户,找准育人实现路径
3.做强科研,提升育人专业素养。支部坚持用科研成果反哺人才培养,引导党员自觉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并以科研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一是建团队。依托党员名师组建科研团队4个,承担了厦门市政府和社会委托研究的多项课题,举办县域文旅经济大会等,与省内外十个县区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开展团队合作。二是定方向。团队研究方向涉及传统村落保护与产业活化、乡村振兴、特色小镇、新媒体产业、文化旅游园区多个方向。三是促教学。以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将调研融入支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带领师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推动支部课程思政建设蓬勃开展,引导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图组3:做强科研,提升育人专业素养
4.乡村振兴,激活育人实践资源。支部高度注重助力提升师生实践能力,主动对接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通过结对帮扶,积极开展文旅实践,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激活育人实践资源。一是在参与项目建设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支部党员全员参与各项文旅调研和项目开发,拓展了专业视野,锻炼了调研服务能力,在项目推进中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实践锻炼和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二是在挖掘历史资源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近年来,支部党员深入20余个乡村,以专业的视角唤醒沉睡的乡村,创意挖掘当地丰富的历史人文与生态旅游资源,在为乡村文旅振兴提供可行路径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三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增强时代使命担当。与同安军营村初心使命馆签订实践基地,与集美区溪西村达成结对共建,到同安区云洋村、集美田头村开展帮扶活动,帮助乡村提升文化旅游新经济增长点,在文旅复苏的新浪潮中勇担文旅振兴新使命。
图组4:乡村振兴,激活育人实践资源
(三)工作成效
1.支部堡垒先锋涌现。支部荣获“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支部2名党员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和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获评“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评“厦门市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3人入选乐鱼(中国)“鹭江学者”,3人入选乐鱼(中国)“党员名师先锋岗”。
图组5: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获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2.文旅育人水平彰显。近年来,支部所在专业成功申报艺术专硕、艺术学学硕两个硕士学位点,旅游管理专硕申报进入国务院学位办审核环节。支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省级一流课程3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支部学生在各类国家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1项,省级比赛一等奖3项。2名学生党员捐献造血干细胞,1名学生获校“青春榜样”。
图组6:文旅育人水平彰显
3.服务社会成效显著。支部党员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文旅实践中,助力漳州埭美村成为“网红村”,协助同安军营村开展红色宣讲,为西溪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提供支撑,帮助同安云洋村推进农村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成果获《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全国妇联、厦门市妇联、学习强国、《厦门日报》、厦门党建e家、集美区妇联等主流媒体平台专题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图组7:服务社会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