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乐鱼网页版:2024-07-23阅读量:

为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教育青年学生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团委于7月6日开始,组织师生聚焦文化传承主题,分赴厦门、泉州、漳州、武夷山、三明、陕西西安历史博物馆、河南红旗渠、延安等地开展“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伟大变革”社会实践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探寻文化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月6日-15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彭陈老师参加了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文化传承”专题示范队,带领实践队师生到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亭书院、燕子窠等地参观学习;李永根和卢鹏好老师带领实践队到朱子文化园、三明博物馆、同安博物馆和苏颂纪念馆开展实践研学;张笑芬和程圆圆老师带领实践队到漳州博物馆、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馆,溯源闽南传统非遗文化;王世锋和陈辰立老师带领“侨批纸短•家国情长”实践队到泉州侨批馆、归侨园、厦门市同安区竹坝华侨农场,追寻华侨史;朱辉煌和程彩霞老师带领实践队到厦门鼓浪屿八卦楼、菽庄花园、泉州文庙、洛阳桥等地,参观探访世界文化遗产,体悟申遗前后的伟大变革。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师生充分领略了福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见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走访革命圣地,弘扬革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彭陈老师带领实践队于7月8日—11日前往红旗渠实践研学,通过聆听专家学者关于红旗渠精神的专题讲座,深入领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前往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学习当地人民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修建引漳入林水利工程的事迹,进一步感受“红旗渠精神”的精神内涵。7月12日-13日,实践队前往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遗址、凤凰山革命遗址、抗大纪念馆、梁家河村等地现场研学,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上百张珍贵的照片及影像史料,真切体会在陕北这片黄土高坡孕育的伟大“延安精神”,指引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实践队一行还参观了河南殷墟博物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以及陕西西安历史博物馆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

坚定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其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

彭陈老师带领实践队在武夷精舍研学

李永根、卢鹏好师生实践队探访朱子文化园

张笑芬、程圆圆师生实践队参观漳州博物馆

王世锋、陈辰立师生实践队探访泉州侨批馆

朱辉煌、程彩霞师生实践队参观鼓浪屿八卦楼

彭陈实践队在河南红旗渠

彭陈实践队在陕西延安